回家的路 是這樣走的:無國界醫生在葉門


回家的路是這樣走的~無國界醫生在葉門
宋睿祥


這本書讓我在細雨綿綿的聖誕節排花博場館隊伍時一點都不枯燥無聊



但書中的一些內容卻也讓我愈排隊遇寒冷!



作者為現任基隆長庚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的宋睿祥



說也奇怪 10月8日出生的宋醫師會有我們這種射手座的性格~"又該再去流浪了"


只是他的流浪讓人佩服不已



這本書記錄著他參與無國界醫生組織MSF到內戰中的葉門行醫的點點滴滴,



而無國界醫生組織在這樣的地方不只是為了人道救援,


更是要把這些被人們遺忘的人群和事件真相告訴大家



他說: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溫飽的進入夢鄉,事實不會因為不被世人發現而不存在。



書中宋醫師的描述著許多讓人無法想像的畫面



高溫下塞在車裡等待"綠燈"進入服務的"醫院",


齋戒月不能進食、公共場合不能飲水


在陽春的空間進行截肢手術,過程中線鋸還斷了好幾次,


光想像手術後汗流浹背的醫生和沾滿血的手套



明明宋醫師很熱 但看書的我卻好冷!



還有冒著生命危險寧願不開刀也不掀頭紗進行麻醉的葉門婦女、如何剖腹掀開皮肉、



如何刮下皮膚、縫製皮膚的植皮過程



嚼著葉門檳榔Khats、轟炸過後一場又一場外科手術、



以為幫人高齡產婦一個忙,將其結紮,結果自己有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另外在那種以台灣標準每個傷口都是感染傷口的條件下進行開腦手術、


用點滴軟袋替代腹膜的噁心照片。


 


還有 看完書後 我覺得若以後有手術開刀 真要先去燒香拜拜 



也更佩服外科醫生這個不是普通人能幹的勞心又勞力、沒血又沒淚的工作


 


最後在宋醫師撤退的等待過程中,



他說:"在戰爭裡,人是如此的無助與渺小,這裡人的生命就控制在幾個人的股掌之間



一個簽字、一個命令,就決定了一群人是死或是活。"



是呀



我們看納粹、看阿富汗的塔利班  這些戰亂下的老百姓何其無辜


最後,



作者又寫著:"我在那土地上的貢獻只不過像是倒了一小匙鹽到大海裡



大海的味道完全沒有改變......



這條路愈走愈發覺自己的渺小與不自量力



這趟葉門之旅我見證到生命的無常,如果人生有地獄,那戰爭的現場絕對是地獄......。



若是這一切看似無望,我們是否還需要為別人服務與貢獻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為別人付出的同時,我們才能看到自己的渺小



也才能謙卑的面對眼前苦難的生命。"


 


 


這也是靜思語所說的:見苦知福


這本書好看到我很想買來當作禮物分送給我的朋友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