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念頭


在我的生命中只出現過短暫的幾秒鐘



是在我國中的時候


所以寫在這裡,希望正處於"認知扭曲"時期的你們能夠找到生命的出口。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男女孩在青春期身體急速長大,讓原本"中性"的兒童變少男少女


但大腦逐漸成熟的同時,最關鍵的部位~"眼眶皮質"(主導人對事物判斷、辨別是非的部位)卻未成熟


因此這年紀的孩子雖身體較成熟了,也非常渴望身心獲得自由,


但支配人體行動的大腦卻無足夠的能力支援。


 


(這也是為什麼你們總覺得自己是大人了,可以管好自己了,家裡、學校卻還要管我;


但也是為什麼明明身體就像大人了,卻在教室裡玩很幼稚很幼稚的遊戲。


為什麼不能有自主的性行為、沒有投票權.......等等,因為你們都還只是身體成熟但思想、心理不成熟的"小孩")


 


這個"認知扭曲"時期常見的表現有


1."想像的觀眾":以為自己是舞台的焦點,當然這是一種認知上的錯覺,那些刻意冒險、刻意標新立異的目的是為了引起眾人的注意。所以抽菸、奇裝異服、愛秀愛耍酷、公然顛覆傳統等等,不過是為了表演給"想像"的觀眾看的行為(注意,是想像的觀眾,所以不是每個人都覺得這樣很讚)


2."自我無敵信念":以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別人很難了解我"獨特"的感受。就像有人這時談了戀愛,就會以為:[啊!從來沒有人像我這樣刻骨銘心、這樣轟轟烈烈的愛],[我的愛是獨一無二的];[或我的失戀是最痛苦的,我快死了,別人的苦絕對沒有我的痛]。世界是因我而轉動,時間會因我而靜止。


 


觀察自己一下,你有沒有上述兩種現象?!


或許這就是造成所謂"叛逆期"的原因吧,


知道會有這種身體的現象


所以我們應該努力讓叛逆期的長短


與叛逆的程度影響降到最低。


 


要如何做到呢?


根據研究,閱讀可以加速大腦的成長與學習,大腦看過或經歷過的東西會回過頭來影響自己


吸收新知而非空想,就不會沉浸於自己狹小又自私的空間中,


所以思考必須建立於吸收大量的知識上才有意義(孔子說的:學而不知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另外,適度的運動也有助於大腦情緒穩定,激發正面的情緒。


 


回到"自殺"這個主題


曾經我瞧不起自殺的人,原因是我覺得她們沒有擔當,沒有勇氣


後來我想想:其實自殺是需要極大的勇氣,還有什麼事比從高樓跳下來還需要勇氣?


如果你都不要命了,你就先拿命去從事極限運動,


你就不眠不休去當義工回饋社會


或沒日沒夜去賺一些些錢拿回家孝敬父母,


做完這些,累死了總比莫名其妙死的好


當你想死時,想想這些,你還會沒有能力繼續活下去?


 


其實,那些自殺的人真得都不想活下去嗎?


我想不是吧,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本能


當人找不到活著的目的與意義又遇到挫折,就很容易走往不歸路去


與其說是解脫,不如說是消極的逃避問題


 


別問"我為什麼要活著"因為你已經活著了,再問都沒有用


應問"我如何活著~How to live"因為這是你可以掌握的


 


我也在學習如何活著,這是生為人的畢生課題,


也唯有活著,與思考、學習才能體會人生真諦!


 


blue~憂鬱的意思,但下面這張藍藍的海,反倒是令人心曠神怡。凡事都有兩面,我們就只看光明的那面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